我們都有心中的小劇場,常常上演著許多喜怒哀樂的小故事;有時候不是真的不想跟別人分享,而是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表達,怕說出口後會有異樣眼光,或者是心中的罪惡感...等;反而跟不熟悉的人們訴說,有時比較自在,因為對方不認識自己,也沒有太多交集,對自我影響較小。當然,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其他人也有這樣的想法。
書裡提到「不管事搗蛋還是惡作劇,寫信給『浪矢雜貨店』的人,和真正為了煩惱而上門的人一樣,他們內心有破洞,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漸漸流失」;是的,內心受傷了才會有煩惱,內心受傷了才會傷心難過,我也有感受過有東西從那股內心的破洞流失,如果沒有把他補上,他會在那好久好久...。如果現實生活中也有「浪矢雜貨店」這樣的店家,該有多好!
故事裡的竊賊因為躲藏誤入「浪矢雜貨店」,又因為好奇心回了幾封信,女孩對於運動與男友之間的煩惱、男子對於繼承家業與追求興趣的苦惱以及女孩對於經濟壓力的困擾;竊賊的回信竟然真的有幫助到他們,萬萬沒想到自己也能做點有意義的事。我想,我們應該也都有能力站在對方的立場,思考他們說出來的言語背後隱藏的情緒,這樣會比較能理解他們的用詞,這就是同理心吧!
我常在猶豫不決的時候,問身邊朋友意見,他們說出來的想法又常與我不同,其實我只是想照人認同我內心的想法而已,或是藉由朋友的意見,釐清自己的想法;因此,朋友的意見或建議不一定會被我採納(笑~)。作者也了解這樣的情況而提到「通常諮商者心裡已經有了答案,找人諮商的目的,只是為了確認這個答案是正確的」,我自己有時就是這類的人。
有人說,這輩子眼睛看到的、遇到的、認識的人,都不是偶然,是嗎?也許。「解憂雜貨店」發生的人事物都環環相扣,似乎也和我們現實生活一樣,有時候我們覺得某事件是偶然,但一段時間過後,才發覺其實不然;有時我們會驚呼「好巧喔!怎麼在這遇見你,世界好小!」,我相信我看到的、遇到的、認識的人,絕非偶然,你相信嗎?
因緣際會下閱讀這本書,在非自願情形下寫讀書心得,有多久沒有寫讀書心得了,沒想到這人也太不會寫文章了巴(暈~),或許是說這人太無法表達心裡的感受及想法;我曾經也在求學過程中被磨練過阿(內心吶喊),怎可以退化地如此嚴重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